2025年新加坡世锦赛奖牌由回收铝罐制成 ,据称,是由5所幼儿园、8所小学、3所中学共收集大约10万个罐头,变废为宝,加工、清洗和冶炼成奖牌,制作奖牌后每枚重约150克,不含金、银、铜等金属成分,而是通过表面涂层技术呈现金、银、铜色,这一设计虽然体现了简约和环保的理念,但也引发了争议。
虽然环保理念符合国际赛事可持续趋势,但材质质感也被批“简陋”“塑料”感强。意大利奥运冠军,游泳名将,托马斯·切孔公开吐槽:“这届世锦赛不会因为奖牌被记住”;我国网友也认为”设计感太弱“。
对比近几年游泳世锦赛的奖牌
2023年,日本福冈世锦赛,奖牌采用的是传统金属(金/银/铜),设计理念只是经典工艺,无特别令人关注的地方。
2024年卡塔尔多哈世锦赛,同样是传统金属材质奖牌。
2025年新加坡世锦赛则强化了环保理念,可能是受奥运会影响,设计更倾向环保。
这次奖牌材质的演变,从传统金属到回收再利用,确实反映出国际赛事对环保的重视,但2025年新加坡世锦赛也有成本控制方面的考虑,奖牌被质疑“有些敷衍”,成为这届世锦赛赛事的焦点。
为什么说是受奥运会环保理念的影响?那就来回顾一下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奖牌设计。
记得汪顺在赛后回国曾分享他的奥运奖牌,详细解释了奖牌中间的材质是“埃菲尔铁塔同款材质”,使用了埃菲尔铁塔翻新时拆除的金属材料(镶嵌一块在奖牌中间),强调“回收利用”与“文化象征”,设计感十足,“非常闪”“非常亮”,而且有个人定制元素。
巴黎奥运会奖牌相关数据:
共制作了5084枚奖牌
直径85毫米
厚度为9.2毫米
来自埃菲尔铁塔的原铁重量为18克
金牌重:529克
银牌重:525克
铜牌重:455克
作为奥运赛场最高荣誉的象征,虽然设计别出心裁,但也被多个奖牌得主吐槽“做工粗糙”和“掉色”,成本1027美元上下,换算成人民币大约就7000多,着实让人有些难以接受。
根据《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规程指南》要求,每面奖牌的直径最少为60毫米,厚度至少为3毫米,奥运会比赛项目冠军和亚军的奖牌必须是银制的,纯度在92.5%到100%之间,而金牌则必须镀上不少于6克的纯金。一块“金牌”,实则只有6克黄金,重量不及一只金耳环,代表着“世界第一”的奥运冠军金牌都名不副实,这也就不难理解本届世锦赛“回收铝”材质的奖牌了。
对于多数参赛运动员来说,奖牌的符号属性远大于物质属性,无论奖牌材质如何,它的核心价值从未改变,那就是——国际公认的成绩凭证。运动员争夺奖牌的本质,是争夺背后所代表的世界排名,而奖牌仅是成绩的附属品罢了。
奖牌是信物,成绩才是历史书写!运动员们真正在乎的是成绩所锚定的历史意义,追求的是“冠军”,是刷新世界纪录等永恒的标签,而非一块金属的价值。
当乔丹1992年奥运金牌被拍卖时,他说:“荣誉在我心里,不在那块金牌上”——这或许是对奖牌意义最深刻的诠释。
游泳世锦赛中国队名单中,年龄最小的是12岁的于子迪,是挑战,也是机遇,她的表现会如何?
发表评论